MPAcc > MPAcc备考

Mpacc一战232,二战243,两年征服央财

  摘要:作者二战考上央财,收获和汗水是成正比的,在她看来考研的路是艰辛的,如果你追求一个质变,如果你想一年就拿下。永远不要觉得时间多,永远不要觉得你已经学好了,永远不要觉得你累。
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>>>进入考研论坛交流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       >>>全面掌握考研资讯
  本人二战党,一战初试232,央财复试被刷。二战初试244,其中综合160(逻辑应该是错1到2个,写作估分30左右),英语83,顺利录取。经验和教训都有了,现回馈论坛,说的不好地方,欢迎拍砖。
  这是一篇关于初试的贴子,随后会写一篇关于这两次复试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。(这篇帖子也有我一位考了236的战友的意见,在此表示感谢)

  一、综合备考

  1.数学
  (1)做难题还是抓基础?
  我考了两年,数学考的都不错。2014的数学,相对比较简单。2015年的数学,相对较难,甚至有同学会觉得诡异,身边有很多同学考的都很差,说是因为平时以难题练的少了。但就我两年的经验来看,数学考的都是基础题型和基本方法,难题也是由简单题组合而成。而且,真正的难题,考场上是很难有时间去认真研究的。
  所以,大家应该做好基础工作,基本知识点,基本手段,基本题型。掌握这些是最重要的。总的来说,即使今年题型略微诡异,但是身边基本功比较扎实的,普遍不会考的太惨。而对于备考过程中,喜欢研究新技巧的,很多今年都折了。
  我个人的情况来说,比做难题,我估计我并不会很强。但是拿一套像样的模拟卷出来,我可以做的又快又好。因为我对基本功的要求比较高。而且任何老师总结的公式我都会考虑琢磨原理,进行证明。之前写过帖子,让做一些难题提高视野,前提也是你基础已经很扎实的情况下。不要沉迷于所谓的难题中不可自拔,切记!
  (2)数学押题
  考完之后,论坛吵的最凶的应该就是说机构押题没有压中。这个我觉得很多人对押题的期待值太高了。如果一个机构能押到大批原题,估计老师会被请进去。对押题的使用应该是针对押题卷的考点去把握重要考点。因为尽管每年题型会变,但是命题趋势重点还是有迹可循。如果报班的同学,在机构最后押题的时候,应该以机构押题的知识分布为基础,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。
  (3)数学用书
  因为本人考了两年,市面上的书基本上都做过。对流行的几本略作总结。
  《高分指南》,被传为神书,个人觉得的确有独到之处,里面很多题也让自以为基础很好的我手足无措。但是从考试的角度上来说,许多题的确超过考试难度太多,做的时候需要保持好心态,注意鉴别,不要陷入误区。其后续的《考前冲刺》的模拟题出的质量也颇高。但是前面的例题的确略难。
  《老吕数学》,这是我第二年才知道的书。个人觉得最大的优点是对题型总结的好的,非常适合不会自己总结题型,尤其对于数学功底很差的学生。并且感觉出书的理念和我之前辅导高中数学的理念一致,一切以真题为基础,一切以拿分为目标,以最少的时间为代价换取最多的分数。2015版有一些印刷错误,希望2016版能改进。一定要注意老吕的易错点总结和快速得分法总结,很nice。总而言之,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我更推荐这本。
  《数学分册》,过于基础,方法传统,个人认为不适合应试。
  《数学精点》,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题量很大,在你研究完基本的知识体系,并且略有心得之后,可以用来作为检验学习的成果的练习册。但是个人觉得不适合作为第一轮用书。

  2.逻辑
  (1)我的逻辑经历
  一战的时候,看的书很多很杂,思路也比较杂,不是很系统。这样尽管可以考出50+的成绩,但是终归是不太稳定。当时我从分册入手,接触了六百题,高分指南,各个机构模拟题。二战的时候也陆续看了其他的书。总的来说,市面上出版的书我都研究过。如《分册》《精点》《高分指南》《老吕逻辑》《600题》,《1000题》等。
  (2)形式逻辑
  形式逻辑都有公式,随便选个老师,把他的方法用好了,形式逻辑都可以得到满分。形式逻辑分为两个流派,一个是以《高分指南》和《精点》为代表的学术流。学院派出身的杨武金老师喜欢用中规中矩的形式逻辑公式(看过金岳霖老先生《形式逻辑》或者《形式逻辑导论》的同学应该会感受颇深。杨老师书中一股很浓厚的学术气息。还有一派就是吕建刚老师的,避免过多的专业名词,尽可能以最简单的符号去解题的实用主义者。因此,对逻辑本身抱有浓厚兴趣可以参考杨武金老师的书。若对逻辑纷杂的公式头痛,只想考试拿分的,可以参考吕建刚老师的体系。
  (3)论证逻辑
  很多同学学的时间久了以后,就会感觉形式逻辑有公式可用,而论坛逻辑没有规律,这是错误的。论证逻辑其实也是有很多命题模型的,今年下半年二战备考时,我就根据老吕的书总结了两张纸的基本题型,然后就去分析真题,效果拔群!而且,真题到现在考了一千四百道左右了,考试能考的模型,真题都出现过。我第一年做论证逻辑时,也是凭感觉的。但第二年,总结好了模型以后,发现其实论证逻辑的核心的是题干。把题干的论证结构读懂,这是第一步。然后,平时练习的目的,不是做出答案,而是做出答案后,分析这个答案为什么对,其他的选项为什么错。搞清楚原理,真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。
  (4)逻辑真题
  很多人觉得真题先不能看,要先看各种老师出的模拟题,最后看真题。我觉得这个很错误。
  很多人说真题看过之后,会记住答案,失去模考的时候的效果。真题考了这么多年了,我考了2次,最大的感受就是,真题考的其实都是“陈题”,就是在以前的题目的基础上,改编演化而来的,脸上戴的面具变了,题还是那道题。
  很多人考前会给我说真题已经看透了。我不明白大家的所说的看透是什么。对于我来说,我考前不看书可以写出五年真题的解析过程,我才敢说,我对真题比较理解了。写解析的时候,我能做到的是,拿出一道论证型的真题,我可以马上说出其前提,论点,隐含假设,论证手法以及常规选项的设置方法。做真题的时候心态不应该是做出正确答案,而应该是分析题目。同样一道题目,你反复看每次都会有新想法,对逻辑又有新的领悟。
  (5)逻辑书的选择
  市面上有的书,我都看过。但我走了两年,现在并不建议把所有的书都看一遍。就个人的感觉来说,要推荐教材的话我会推荐老吕逻辑。理由就是,这是个应试的考试。对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来说应该是没兴趣去研究逻辑本身的,要的不过是54+或者56+的分数。我觉得老吕逻辑做的比较好的一点是比较简明扼要。因为对于逻辑来说,真要去研究逻辑本身是很复杂的(我看过一些形式逻辑的书,很纠结)。老吕的书,横向和其他老师的书比较的话,我觉得他更多用心思在考试和题目本身。去掉了不必要的理论知识点,反而把题目解析写的很仔细。

  3.写作
  写作,个人不擅长,一战28左右,二战30左右,是不是太低了?不过没有经验。只有教训。我虽然考了两年,但二战央财时,感觉自己的分数进复试还是没问题的,所以,写作也没怎么重视,另外,本人对写作实在是不感兴趣。所以,教训就是,写作想要考高分,一定要好好准备。至于怎么准备,之前我问过一些写作考了45+的同学的经验,写在另外一篇帖子了,有兴趣可以翻下。

考研帮地方站更多

你可能会关心:

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

分数线、报录比、招生简章
一个都不能错过

× 关闭